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是环境污染评估直接参考数据,此外环境监测数据也是环境保护理论研究和环保政策法规制定的重要数据支持。对于排污企业而言,监测数据不能超标也不敢超标,因此我们看到了排放标准加严,企业达标排放,排放标准再加严,企业达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事件不断涌现,检测数据的公信度丧失殆尽!
1监测数据可靠吗?
几乎以监测结果作为环保唯一的考核指标,一份检测报告能决定企业是否能继续生产,它承担不起,以至于畸形发展。
企业排放是否达标本,本应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设施的运行效果,最后体现在监测数据上,但与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治理投入成本相比,在监测数据上做手脚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前,排污企业、治理公司、检测公司联手协作则水到渠成。
既然企业已达标排放,但空气质量改善却并没有明显改善,雾霾靠风吹的现象依旧没有太大改变,因此国家和地方都在不断加严排放标准。对比国外排放要求,我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基本接近甚至严于欧美的排放标准。
地方排放标准大部分低于国家排放标准,部分地区和城市实行的超低排放则更加严格。
2监测与治理是否有机结合?
某火电厂三台发电机组先后经过两轮升级改造,总计投入了高达7000多万的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总算实现了粉尘5mg/m³,二氧化硫10 mg/m³,氮氧化物30 mg/m³的超低排放目标,成为火电升级改造环保示范工程。然而在堆煤场,卸煤区,一辆刚好路过柴油车扬起遮天蔽日的灰尘(用词有点夸张),这里的粉尘贡献有多大?是否该监测分析,优先治理这些易治理且减排效果明显的污染源呢?
3监测与过程控制
我们一直在强调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然而具体落实到排污单位时,困难重重。例如针对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本身是一项很好的过程控制技术,在欧美成功实施了近30年,但我国经过不到5年后,最终也沦为编写检测报告,甚至是不用去现场坐在办公室杜撰检测报告的工作。以至于某些环保管理部门也不相信什么过程控制,还是让排污企业上几套大型环保设施,看得见摸得着,心里踏实。
监测数据是我们政策法规、标准制定基础数据,只有准确的数据才有助于我国制定科学、客观的环保政策和标准。
监测市场应避免过程过度市场化,环保相关部门应强化监测职能,重要监测点和特征污染物应由环保部门进行监测确保数据准确。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都拉营街道俊发城F4栋1-6.20-24号
Copyright © / 九州体育注册(中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都拉营街道俊发城F4栋1-6.20-24号
备案号:黔ICP备20000289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302004882号 Powered by:富海万企科技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删除内容,谢谢!